纵览信用热点,持续关注信用动态。
为增强个人和企业诚信意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持续发布“全国信用动态”。汇聚信用领域要闻,弘扬守法诚信,抵制违法失信,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本期导读
1. 税务总局:建立健全纳税缴费信用评价体系
2. 地方国企债务管控加码 国资委新规助力市场稳预期
3. 文化和旅游部:依法实施市场信用监管
4.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建立三位一体诚信计量运行机制
5. 央行等五部委联手加大对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监管
6. 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202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7. 四部门明确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运营者收集信息不得“出圈”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通知
9. 银保监会拟调研人身险佣金制度 从根源整治虚假业务等问题
10. 首届社会信用法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获奖论文名单出炉
1
税务总局:建立健全纳税缴费信用评价体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3年,基本建成“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实现从经验式执法向科学精确执法转变;基本建成“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基本建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精准监管的转变。
同时,《意见》要求,对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逃避税行为,加强预防性制度建设,加大依法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来源:中国信用)
2
地方国企债务管控加码 国资委新规助力市场稳预期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和防范应对,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
指导意见重点把握了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突出问题导向以及借鉴央企监管经验的原则,强调了4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建立风险监测识别机制。综合债务水平、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保障、资产质量和隐性债务等,精准识别债务风险突出企业并纳入重点管控范围。
二是建立债务风险管控机制。从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约束、严格投资源头管理、严控隐性债务规模、规范对外担保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三是建立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到期兑付、违约风险处置等债券管理全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妥善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四是建立债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风险难题,有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来源:新华社)
3
文化和旅游部:依法实施市场信用监管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依法实施信用监管,坚持“应列入、尽列入”原则,将符合列入条件的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实施信用惩戒,进一步增强震慑力,提升监管效能。
《通知》表示,新版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系统已于2020年12月15日上线启用,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定于2021年3月31日上线启用。根据“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机制,坚持“应列入、尽列入”原则,将符合列入条件的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列入黑名单,实施信用惩戒,进一步增强震慑力,提升监管效能。
《通知》提出,规范信用管理流程。包括:科学合理配置权限,各级平台管理员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工作需要,遵从最小化、适度化原则,科学合理配置信用管理系统权限,保障工作规范与数据安全;切实履行相关程序,各级信用管理系统使用人员要依法依规开展黑名单生成、移出等工作。在黑名单生成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列入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等程序,在黑名单移出过程中,要切实履行信用修复、复核、确认等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规范使用管理系统,各级信用管理系统使用人员要规范操作。(来源:中国信用)
4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建立三位一体诚信计量运行机制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民生计量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决定今年3月至12月在全国组织开展民生计量专项行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的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完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
根据《通知》,民生计量专项行动主要任务包括,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整治,集中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提高加油机、加气机、充电桩计量精准度,推动智能电表状态评价及更换工作,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行动。
《通知》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的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完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推动经营者按照《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要求,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行动,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示范,促进信用为本、诚实守信、自觉自律良好风气的形成。(来源:中国信用)
5
央行等五部委联手加大对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监管
日前,中国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出《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五部委将联手加大对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监管,发行人、中介机构应当积极配合信用评级机构的尽职调查,不得干扰评级决策,影响信用评级作业的独立性。
《征求意见稿》包含五方面主要内容。其中,为坚守评级独立性,《征求意见稿》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用评审委员会制度,保障信用评审委员会独立性,维护评级决策的公正、独立。评级作业人员的考核、晋升以及薪酬应加强与市场检验的关联,不得与其参与评级项目的发行、收费等因素关联,严禁收受或索取贿赂。发行人、中介机构应当积极配合信用评级机构的尽职调查,及时提供评级所需的材料,不得干扰评级决策,影响信用评级作业的独立性。(来源:中国信用)
6
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202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日前,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于今年10月在全国范围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2021年是“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连续开展的第17年,今年活动主题为“讲好诚信故事、弘扬诚信文化”。
《通知》印发后,相关部门将陆续开展“司法公信”“信用交通”“诚信经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着力构建安全、诚信的进出口营商环境”“依法诚信纳税”“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诚信兴商、金融相伴”“诚信赢未来、贸易新发展”“全国企业诚信建设”“守护安全、畅通消费”“扶持中小生产企业提升市场能力计划”等10多项主题宣传活动;各地方将广泛征集“诚信兴商典型案例”,并将适时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月期间,商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宣传月启动仪式,发布“诚信兴商十大案例”;举办典型案例展览,讲述各地各领域企业和个人通过诚信经营取得收获的故事,全方位展现新时代诚信精神。(来源:中国信用)
7
四部门明确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运营者收集信息不得“出圈”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
《规定》指出,APP包括移动智能终端预置、下载安装的应用软件,基于应用软件开放平台接口开发的、用户无须安装即可使用的小程序。《规定》明确,必要个人信息是指保障APP基本功能服务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缺少该信息APP即无法实现基本功能服务。具体是指消费侧用户个人信息,不包括服务供给侧用户个人信息。(来源:中国信用)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通知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工作:
(一)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一是按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国卫监督发〔2020〕18号)有关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全面掌握依法执业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督促医疗机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依法执业组织管理体系,定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二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意识。三是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北京等地经验,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展自查。
(二)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一是以美容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等为重点,选取当地医学会、医院协会、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协会或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等适当的行业组织推动行业自律。二是指导行业组织制定、完善或落实相关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执业行为,维护行业信誉。三是指导行业组织探索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强评价结果公示,营造行业内争先创优的氛围,扬优抑劣。
(三)创新政府监管手段。一是建立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医疗、医药、医保监管联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药监、医保等相关部门建立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内相关单位、组织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管结果的协同运用。二是加强智能化监管。借鉴北京、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医疗监管经验,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作用,打造智能医疗服务监管系统。三是加强信用监管。结合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行业信用评价、既往监督检查、投诉举报、不良记分等情况,建立医疗机构信用记录,公布严重失信者名单,根据信用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四)加强社会监督。一是落实普法责任,推进普法教育,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二是依托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加强医疗服务投诉举报平台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医疗服务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提供违法违规案件线索。三是落实院务公开、政务公开有关要求,保障公众知情权。四是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社会监督员制度,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医疗服务监督。五是运用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主动发现医疗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纠正。(来源:国家综合监督局网站 )
9
银保监会拟调研人身险佣金制度 从根源整治虚假业务等问题
日前,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提供佣金制度有关材料的函》,全面启动人身险行业佣金制度调研工作,从根源整治保险欺诈、虚假业务、“退保套利”等问题。
据悉,此次调研内容主要指向八个方面,旨在全面摸底险企营销队伍组织架构、代理人留存、营销队伍建设等现实情况。具体包括:一是营销队伍组织架构情况,包括层级设置、新人发展路径、各系列晋升模式等;二是营销员佣金分配机制,包括佣金结构、奖项设置、考核指标、奖励方式等;三是代理人渠道近十年相关指标情况,按格式进行填报;四是代理人渠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佣金制度设计、佣金成本和增速、代理人脱落率、销售行为、保险欺诈、退保黑产、虚假增员和虚假业务等方面;五是针对代理人渠道存在的问题,公司的应对措施和成效;六是对改革人身保险业佣金制度的意见建议,比如减少营销队伍层级、调控间接佣金占比、跟单披露佣金率、建立佣金递延发放制度、建立营销员分级制度等;七是推进人身保险业佣金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风险。(来源:中国信用)
10
首届社会信用法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获奖论文名单出炉
为进一步营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氛围,中国改革报社《中国信用》杂志主办的首届社会信用法治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在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活动组委会共收到76篇论文,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过初筛、复评、专家评委匿名评审环节,最终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中国信用》杂志将陆续分期发表。
本次征文活动主题为“加强社会信用法治建设 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浙江、宁夏、四川等多个省区市地方人民法院、人民银行支行、征信机构等单位的信用建设工作者和信用领域研究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参赛论文聚焦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个人信息保护、大数据背景下信用治理等话题。经多环节严格筛选,《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机制研究》《反思与完善:对犯罪人适用失信惩戒的问题研究》获得一等奖;《行政领域“信用承诺”的法治逻辑——以行政协议为视角的分析》等3篇论文获得二等奖;《从“死封”到“盘活”以失信修复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与制度设计——基于“三圈理论”及“swot”分析法》等5篇论文获得三等奖;《我国征信业法律规制之规范性分析与思考》等15篇论文获得优秀奖。(来源: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