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抽奖骗局多 消费陷阱须警惕
发布日期:2020-10-14 / 阅读次数: 次
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网络抽奖,转盘指针总会划过手机、话费等很有吸引力的奖品,最终落在了商家优惠券、买保险、报培训班等奖项上,实际指向了下一次消费。
类似的案例也常在实体店中发生。例如,近日执法人员对某珠宝商行实地检查时发现,该商行向消费者提供的抵用券中奖金额均为3000元,而其经销的珠宝玉石标价均在3000元以上,且从未以标价价格出售过商品。其实,商家所有的抵用券都是“抵用3000元”。这种行为最终受到了依法惩治。
为了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商家向消费者谎称是因运气好才刮到此券。网络抽奖“逢抽必中”与此如出一辙。
近年来,抽奖套路越来越多,有的线下商家提前聘请部分“托儿”,现场参与抽奖活动;有的线上公众号为吸引消费者参与,刻意编造中奖产品等;有的商家还刻意使用第三方软件随意设置抽奖的奖项、概率……于是,部分消费者经受不了奖品的诱惑,被商家忽悠。有的甚至点击使用了获得优惠券购买了相关产品,结果发现被骗。
相关技术人员揭秘称,抽奖结果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这种抽奖软件开发很简单,有固定模板,奖品内容以及中奖概率都可在后台设置操作。看似是“擦肩而过”,其实是蓄谋已久;看似商家促销,其实是以次充好。
因此,所谓的网络抽奖不过是变相售卖营销,是一种诱导消费者为伪劣产品买单的恶劣行为。专家提醒,网络抽奖套路多,消费陷阱须警惕。这种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的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消费者,把消费者引流到了别的平台,如果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产品质量和售后都难以保证。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这里所说的欺诈,既包括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的行为,也包括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消费者陷入认识错误的情形。北京市地平线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平表示,缺乏监督的抽奖活动,企业可以造假,消费者不易察觉,即便知道被骗也没有证据证明。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遇到抽奖活动需要谨慎,不要盲目参与类似的“抽奖”活动。如果通过平台购物,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宣传的商品和拿到手的商品不一致,如果证据充分可以向消协投诉或去法院起诉。”胡永平说。
热度排行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 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 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国办函〔2020〕52号 市场监管总局: 你局关于调整完善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同意,...
【两会声音】廖虹宇:打击利用虚假诉讼规避执行行为
【两会声音】廖虹宇:打击利用虚假诉讼规避执行行为 在执行程序中,利用虚假诉讼恶意执行、规避执行的行为呈现多发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廖虹宇认为,破解执行难是个系统工程,需...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
来源: 内蒙古人大网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四十九号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 (2021年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
十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0个部门在...